文 / 刘金涛编 / 郭阳在9月1日的开学日这天,NBA球星吉米·巴特勒现身沈阳第三十一中学开学典礼,讲述一段关于「我即可能」的篮球历程。
「最开始的时候我会很紧张地去尝试新的事物,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一点点的突破自己的极限,并愿意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
从NBA赛场登上演讲台,饱含着巴特勒日以夜继的勤奋努力与付出,作为「不是最有天赋」的「普通孩子」,他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体育世界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现在我是一名篮球运动员,我希望你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未来怎样,别忘了自己的初心,别忘了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祝你们新学年学有所得。」巴特勒勉励道。
没有什么励志故事的演讲比本人到场更有感染力,这种「可能性」的突破也是球员成长中最迷人的地方,现场孩子们的掌声和欢呼就是这份力量传递最好的证明。
在当下,商业化程度极高的球星中国行大多数都是面向球迷,但巴特勒在中国行的最后一站选择前往学校,成为首个参加中国中学开学典礼的NBA球星,与青少年们做精神层面的交流。把「开学演讲」作为压轴,彰显出的不仅有巴特勒的一份热心,更能看到此次中国行的主办方李宁品牌对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关注。
01
一场奔赴中国篮球青少年的中国行
回看巴特勒的这次中国行,所到之处皆有青少年的元素。
巴特勒中国行首站就出席了姚基金慈善晚宴,拍卖他本人亲手参与制作的新球鞋「吉米·巴特勒3代」募集善款,为「村BA」发源地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捐建一座篮球场。这也是去年巴特勒中国行到访过的地方,阔别一年,巴特勒不忘「老朋友」,不仅通过募捐新建篮球场,还与贵州台江县台盘乡中心小学的校长与体育老师们做了一场直播,透露将与李宁品牌一起,翻新修缮学校的篮球场。此外,巴特勒还在姚基金慈善赛中打满全场,切切实实地与孩子们玩在了一起。
「我很期待和孩子们、和年轻人一起在篮球场上玩耍,我很高兴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巴特勒直言道。
显然他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中国行近半个月时间里,巴特勒与广大的中国球迷以及爱好篮球的青少年互动、交流,尤其是在今年的李宁TOP24篮球精英赛中,巴特勒披挂上阵,在下半场的两节比赛中先后加入「淬炼」队和「菁英」队,亲自指导两支球队的球员们,更是通过提升攻防的强度,让球员们直接地感受高水平比赛的质量。
据悉,参与本次TOP24赛事的24位青少年球员选拔自职业梯队(体校)、中国初中生篮球联赛、蔡崇信篮球奖学金获得者三个渠道汇聚的80人大名单,经由多项专业数据指标、球探以及资深教练员意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才确定了大名单。不夸张地说,本次李宁TOP24篮球精英赛网罗了14-16岁年龄段中国篮坛最有潜力的一批新星,堪称「中国篮球最强初中生」。
当巴特勒「玩儿真的」,也激发了TOP24的球员们的表现,张懿赵杰在篮下强行顶开巴特勒上篮得分、张力扬面对巴特勒投进三分后比出暂停经典手势,这些表现都引发全场观众欢呼,更是在社媒中火速出圈。
年轻人的活力与拼劲总能让人感到欣慰,并对未来拥有期待。
最终,张杨子悦获得「最强大脑」荣誉,郝煊获得「最佳防守」荣誉,张懿赵杰斩获MOP(Most Outstanding Player)称号——这些都是颇具含金量的荣誉。
据了解,三位球员均入选李宁TOP24「精英球员计划」,他们将获得李宁打造的训练与发展平台及海外特训机会。此外巴特勒还表示,未来将带领三位球员前往迈阿密观看其主场比赛,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巴特勒训练营的宝贵机会。这让优秀的人才获得实打实的海外训练机会。
作为李宁篮球学院为中国青少年打造的一项专业体育赛事,李宁TOP24篮球精英赛是将学校和职业梯队系统打通的赛事体系,旨在发掘青少年篮球精英人群,传播篮球文化,为青少年篮球提供优质训练、竞技和交流平台,并力求最终推动中国青少年篮球事业发展。
无论是巴特勒的到来,还是杜锋、杨鸣、范斌、O.J.梅奥和李克等等教练员的指导与评选,都展现出TOP24顶尖的篮球资源,而与巴特勒同队的经历,不仅为中国篮球潜力新星们带去了与NBA球星同台的体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冲击更高舞台的种子。
「我不认为所有事情都和天赋有关,我认为更多的是关于意志。你愿意为这件事情付出哪些东西,而这些是其他人不愿意做的。」巴特勒还在赛后勉励球员们,「我并不是这个联盟最有天赋的球员,但我训练足够努力,我从来没有在挑战中退缩,我从来也永远不会。我认为这对于篮球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02
TOP24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巴特勒中国行对青少年篮球的关注背后,不仅是球星的个人情感与选择,更体现出主办方李宁对青少年篮球的高度重视和深度布局。
要知道,TOP24这样为青少年而设置的顶级篮球舞台,李宁也已经深耕了5年,倾注了众多顶尖资源。例如在去年,李宁签约的德维恩·韦德与乌杜尼斯·哈斯勒姆空降现场,分别落座两支战队的教练席,为球员们讲解战术,传授经验,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专业指导。
顶级篮球资源的投入,可能只是TOP24众多特点中的一个。对于极度渴望向上发展的中国篮球来说,需要大量的优质篮球资源向青少年群体倾斜,为他们提供拓展视野的国际化交流和学习机会,而TOP24也彰显出了足够的稀缺性。
首先就是年龄层面上,李宁选择了正处在篮球人才教育培养重要阶段的初中生群体。一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体发育快速,骨骼、肌肉、协调性等都在逐渐增强,并且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技术动作更容易形成肌肉记忆,建立正确的运动习惯,是培养篮球基本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
另一方面,中学校园也是篮球人才培养中相对薄弱的地带,众多天赋少年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得到高质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训练教学,很可能「泯然众人矣」,因此,初中校园篮球更需要校园之外的社会力量的带动。
李宁TOP24篮球精英赛就是带动初中年龄段篮球专业人才识别和培养的重要力量,通过连接起学校、职业体校等多方「人才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体分离」的界限,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依托于李宁篮球学院及李宁品牌资源,TOP24可链接青少年篮球权威专家与顾问,他们的专业指导与大量经验,涵盖技术、战术、体能等多方面支持,这些恰好是初中阶段有需求却又较为稀缺的篮球教学资源,可以帮助球员们获得更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打开专业篮球的视角和思路,在篮球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在近期出席活动时,中国篮协副主席徐济成表示,「振兴三大球是我们下一个攻坚的重点,也是中国体育的战略目标,一定要从青少年开始抓。」此外,早在2020年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就曾指出,目前我国很多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并不雄厚,现阶段要进一步拓宽男篮等青训渠道,防止「人才断层」是当务之急。
人才成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长期坚持同样是浇灌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养分,在这个过程中,以TOP24为代表的赛事,正是中国篮球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连续五年的坚持与延续,也彰显出了李宁作为专业的体育用品公司在青少年篮球发展中的态度,以及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篮球下一代进步的决心。
03
中国青少年,需要更多「TOP24」
对于人才培养而言,5年时间并不算长,但令人欣慰的是,TOP24已经有了开花结果的榜样力量。
据了解,上赛季在CBA职业联赛赛场大放异彩的南京同曦队球员林葳,就曾在2020年以职业梯队的身份出战TOP24,接受李宁篮球学院专业教练员的训练与指导;2008年出生的王铭一在2022年被选拔到TOP24后,凭借优异的表现进入到「2023年中国中学生篮球队-集训队机会」,并在去年选择前往美国圣约翰博斯克学校。
这些案例也都再一次印证,青少年群体的潜力值得不断挖掘,也需要更多力量向「TOP24」看齐。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坚持会产生显著的累积效应,对整个中国青少年篮球发展或许都有着深厚且长远的意义。
而李宁通过诸多长期支持中国青少年篮球事业的成果,逐渐成为了中国体育行业中的引领者。
这种引领作用,也被李宁由点及面地不断延伸,形成体系化布局。据悉,李宁品牌与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签订了十年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中国初中篮球联赛、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中国中学生篮球队。
此外,李宁篮球学院在专业训练与指导、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篮球文化推广与交流上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并携手韦德篮球学院,为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打造专业的训练和竞赛体系,聚多方力量为中国青少年篮球搭建多元、专业的成长平台与展现舞台。
不仅是篮球项目,李宁还将自身在体育行业的经验与资源带到更多运动当中。长期以来,李宁支持中国青年羽毛球队,助力国青队在赛场上斩获佳绩,在自有羽毛球业余赛事「李宁·谌龙羽毛球单打公开赛」「李宁3V3羽毛球赛」中开设青少年组别;为乒乓球国青、国少队提供专业的运动装备;携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支持青少年足球发展;今年,「李宁杯·首届中国青少年网球城市挑战赛」已经起航......
作为有运动员基因的专业运动品牌,李宁品牌深知运动精神对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激励作用。
今年2月,李宁品牌创始人、集团董事长李宁先生在出席首届大湾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的发言中,「青少年」就是频频提起的关键词。
「我始终是个体育人,因为我有过一段运动员生涯,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我做企业,也是希望用自己对运动的了解和知识,能够服务社会,能够鼓励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享受运动。」李宁本人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经营,将体育精神的内核传递出去,服务大众,让体育的力量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尤其是激励更多的青少年群体。」
因此,当巴特勒中国行在校园落幕,就是这种激励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我们也期待着这份托举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力量,能通过TOP24以及一系列青少年活动不断传递开来,帮助一代又一代少年们创造新的「可能」。
望向未来的体育建设,李宁为体育行业「打了个样」,中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需要更多资源的倾斜,需要更长久的陪伴,和更细心地浇灌。当行业把人才成长环境的做得越好,潜力青少年们才可以无惧无畏、勇往直前,更有机会去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
发布评论